經濟朝虛擬轉型,中資滲透的模式也在轉型。
今天傳出有中國公司利用在台灣成立子公司的方式,大舉挖角台灣人研發,並且將成果傳回中國。從這個案例來看,可以發現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方式也已經在進化。
這種新模式會出現,一大可能就是跟疫情有關,在全球封鎖的情況下,過去跑到國外工作的台灣人大舉回台。疫情也造成全世界的經濟都在快速從實體轉為虛擬。在這種情況下,人在哪裡對經濟發展已經不太重要,只要知識能夠傳遞就好。
全球經濟正在轉型,連帶的,中國對台灣人才的挖角方式也在轉型,這是我們要非常警惕的地方。那麼政府可以怎麼做?最直接的作法就是避免中資在台落地。
所以今年元旦,投審會的中資新法已經上路。最大的轉變就是堵上過去常見的中資「洗產地」,將股權轉至境外公司再繞回來投資台灣。新制採取分層計算,不管轉了幾層,只要有一層來自中國的資金達三成就算中資,此外還新增了實質控制力的認定,只要認定能掌控經營權、董事等等對公司直接控制的事實,就算股權未達標也算是中資,因此目前的法規已經算是相當嚴格。
除了法律以外,其實民眾的警覺也很重要。投審會也開放一般民眾檢舉有中資疑慮的案件,並會立案調查,若真有異狀就會移送檢調。所以大家若有接觸到某些公司覺得有中資疑慮,也請踴躍向投審會檢舉,人人都可以幫助守護台灣經濟。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local/20210310/IENFII3DM5BJZFVBFCLN3IEIZY/